說到以名家繪畫來引導兒童美術,就不得不提到畢卡索了!
除了他被譽為20紀最偉大的藝術家外,有著『塗鴉之王』稱號的他,作品風格非常接近兒童,鮮豔的色彩、簡明的線條與形狀,是他在晚年從兒童作品中得到的啟發。

看他這些近似塗鴉的作品,可能許多人,還真懷疑畢卡索到底哪裡偉大,是不是真的會畫畫呢!其實,畢卡索可是從小就接受嚴格的傳統繪畫訓練喔~~只是當他成為有想法的藝術家後,開始覺得繪畫,不只是要畫得像而已。

畢卡索說:
「在年輕歲月裡,我以傳統學術的方式作畫,那種刻板無想像力與精確呆板的作品至今都令我震驚不已。」
(Gardner, 1993,林佩芝譯,1997,頁227)。

有這樣想法的藝術家,於是開始去思考繪畫的各種可能性,其中,也就是我們這次要學習的,就是他的『立體派』創作方式。

在這之前,先讓我來說點畢卡索的小故事吧:
畢卡索是個西班牙人,有著一位身為畫家與美術教師的父親,因而也奠定他成為藝術家的志願。而且,一開始畢卡索並不叫『畢卡索』,而是叫巴布羅.布拉斯可---布拉斯可是父親的姓。不過,到了他前往當時的藝術之都--巴黎--發展時,他過得卻很悲慘,畫賣不出去,沒飯吃,慘得他連畫的作品都是一片憂鬱的色調,也就是他的『藍色時期』。

後來,他覺得爸爸的姓『布拉斯可』實在太平凡普遍了,於是,想改用母親的姓『畢卡索』,因為這姓相當少見也很引人注目。說也奇怪,自從他開始再畫上改簽『畢卡索』後,他的人生就順遂了起來,一直到今日,也繼續以畢卡索這個名字為人所知...........

好,所以這次就來已畢卡索的『立體派時期』作品,引導大家的創作。所謂的立體派,簡單來說,是把所見到的東西『分析』過後再重新呈現出來的表現方式。
畢卡索說:『我並非看著物體在繪畫,而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在繪畫。』

這也就是說,在立體派的作品裡,可以同時表現不同時間、空間、各種角度!!

......蛤?那是怎樣??

有圖有真相,看了你就知!
[哭泣的女人]---1937年


這張哭泣的女人,畫的是畢卡索的攝影師情人--朵拉.馬爾。
整體來看的臉本當是正面,但其中卻又有側面的模樣,手的動作有擦眼淚,又同時拿手帕來咬的動作,所以說,在這裡,立體派的畫作,有著讓不同時間、空間、角度在同一畫面出現的特點。



再看一張作品,畫的是畢卡索17歲的小女朋友--瑪莉.特瑞莎。


當時畢卡索已經45歲。
後來兩人分手,瑪莉在長久的思念下,最終以自殺結束了生命...這張作品,卻留下了畢卡索眼中美好的她:柔軟、溫潤,體態豐盈飽滿。

如何欣賞:作品中藍色部分可看作是瑪莉的側面像姿態,白色則是另一角度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嗯~~
這樣大家了不了解立體派了呀?該你來畫畫看囉!


順便給來瀏覽網頁的你欣賞比較一下,
兒童的作品果然奔放自然,跟畢卡索大師其實也不相上下呢!


         畢卡索V.S邱德柔

大家的作品:

福音堂班

真理堂班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ppypain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